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全天下都知道夫君爱她在线阅读 - 第168节

第168节

    眼见外头隐隐地有些亮光,知道天色将明,便慢慢地坐了起来。

    草草地梳洗过后,去探望李持酒,小阮道:“昨儿喝了药睡得很好,也没什么事。”

    东淑答应着要走,小阮道:“少奶奶……我有件事不知该不该说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事?”

    小阮道:“昨晚上,太后身边的嬷嬷过来看望过侯爷。”

    太后对于李持酒真是上了心了,碍于李持酒身上的伤不宜挪动,若是能动,只怕太后恨不得把他弄到永福宫亲自照看呢。

    东淑听了这个倒是不意外,但小阮巴巴地说,却让她疑惑了:“然后呢?你觉着不对?”

    小阮道:“我也说不上来……那嬷嬷是奉太后的意思来看的,也没做别的,但是我总是、总是觉着哪里怪怪的。”

    东淑眉头一皱。

    这若是别人听了,倒也罢了,毕竟谁敢怀疑太后身边的嬷嬷,何况太后满心为李持酒好,绝不会容他有失的。

    但东淑很知道小阮的出身,她是杨瑞当初调教出来的得意的人,最擅察言观色,洞察入微。

    这就需要格外留心了。

    这日太后一早驾临,嘘寒问暖。

    正太医们从榻上将李持酒扶着下地,让他试着挪步而行。

    李持酒的腿上跟一只手臂还挂着夹板固定着,走起来姿势有些怪异,他才走两步,便道:“把这些东西除掉吧!又不是铠甲,挂着做什么,跟棺材板子一样!”

    东淑听的刺耳,就不悦地看了他一眼。

    恰李持酒正在看她,目光一对便笑道:“我说错了吗?这板子若再多几块儿就把我装起来了。”

    东淑眉头皱的更深了,转头不理。

    太后却非常宽容而耐心道:“你如今伤着,不要说这些忌讳的话。”

    忽然甘棠走来,在东淑耳畔低语了一句。

    东淑见太后只盯着李持酒,便悄悄地先退了出来。

    太后并没有注意,李持酒却多看了一眼。

    永庆宫门外,站着一个人。她身着华丽的宫装,但是头发却有些蓬松凌乱,显得几分狼狈。

    原来此人竟然是彩胜。

    几日不见,东淑很诧异,彩胜不似先前那样盛装艳色的,竟显得非常憔悴,两只眼睛也涣散无神。

    她这样,不知是因为新帝遽然驾崩呢,还是别的缘故。

    东淑因连日忙着照看李持酒,早把她忘了,如今便道:“是你。”

    她没有去找彩胜,彩胜倒是自己寻上来了。

    彩胜直直地看着她:“你到底是人是鬼?”

    东淑一笑:“你觉着呢?”

    甘棠本是紧跟着她的,听到这里就悄悄地退后了几步。

    彩胜看着东淑的眼睛,双眸里透出恐惧之色:“难道、难道真的是姑娘吗?”

    东淑冷笑:“我倒宁愿不是,宁肯你是一个不相干的陌生人,这样的话,你喜欢背叛谁,都跟我无关了。”

    彩胜后退一步:“你……”

    东淑道:“我本来已经放你一马了,偏偏你死不悔改,你害人也就罢了,你很不该对镇远侯下手。”

    彩胜听了这句,眼神里多了几分癫狂:“镇远侯?现在不是已经成了皇子了吗?哈,又一个金枝玉叶,你就这么讨人喜欢?以前是,现在还是!”

    东淑只漠然看着她,并不睬这些疯话。

    彩胜道:“你不该这么对三爷,你先前不能替他守节,让他蒙受屈辱,现在又有什么不一样?镇远侯要当皇帝了,你是不是要当皇后了?就巴不得又把三爷扔开了?”

    东淑听到这里,扬手一记耳光:“贱婢!”

    她虽然是天生的贵女,也有管辖的手段,但不管是在萧府还是李府,对底下的奴婢却从来没有狠打乱骂过。

    这还是她生平第一次,用这个词来骂一个人。

    彩胜给打的一歪头,却又回过脸来看向东淑:“我说错了吗?”

    东淑道:“你不是说错了,你只是以阴私小人之心度他人之腹,错的倒是我,是我一叶障目,没有看出你的阴险狭毒的本色。”

    彩胜的双眼骇然睁大:“你、是你……真的是你!”

    东淑不愿再跟她多话,淡淡道:“你走吧,以后别再出现在我面前,不然的话我只能杀了你。”

    话音未落,就听见内殿仿佛传来厉声喝问之声,夹杂着其他响动。

    东淑眼神一变,转身快步往内而行。

    就在这时候,彩胜盯着她的背影,唇角一阵抽搐,竟叫道:“姑娘!”

    东淑的脚步才刚刚一停,彩胜已经上前,她垂着手,手藏在宽大的宫装衣袖底下。

    就在东淑回身的瞬间,彩胜道:“你怎么还不死……你应该早就死了!”

    她猛然抬起右手,袖子滑落,竟是刀光闪烁。

    原来彩胜的手中竟藏着一把巴掌长的雪亮匕首,此刻猛地向着东淑身上刺落。

    东淑跟她之间离的太近了,本来殿门口有不少侍卫跟太监等,但因为彩胜是个女子,且又曾是东淑的人,所以他们没提防别的,更想不到彩胜居然会这样做。

    甘棠离的虽然近,但因为听见殿内的响声很怪,正也心神不宁的,竟没反应过来。

    正在生死攸关的时候,有一只手从东淑身后探出来,在她腰间轻轻地一揽,将把她拥入怀中。

    彩胜那一刀陡然落下,正刺在他的肩头上!竟发出“朵”的一声!

    与此同时,旁边才有侍卫掠了过来,为首一人喝道:“拿下!”一刀掠了过来!

    彩胜急忙后退,不料身后已经是台阶了,她一脚踩空,整个人从台阶上往下跌落!

    只听一声惨叫过后,便杳无声息了。

    有侍卫探头看过去——原来她竟扭断了脖子……死在当场。

    而在殿门口,东淑猝不及防给人抱住,垂头的时候看见他身上月白色的暗纹袍,就知道是李持酒。

    可是做梦也想不到李持酒竟以身做盾来保护她的周全。

    东淑盯着那一角晃动的衣摆,双眼瞪大,竟不敢动弹。

    她怕,怕因为自己,功亏一篑,但是怕什么有什么,血滴滴答答的从她的鬓边擦过,洒在地上。

    耳畔只听有人叫道:“侯爷!”

    又有人道:“殿下!”

    更多声音催促:“快传太医,快!”

    这无数个声音好像涌动的波浪,东淑拼命从这惊涛骇浪之中醒转过来,鼓足勇气抬头,却正对上李持酒一双半垂的眸子。

    他向着东淑笑了笑,缓缓将她松开,松手的瞬间,李持酒颀长的身子陡然往后倒下!

    北风狂烈,皇城像是给冰封了一样寒寂。

    狂啸的寒风中,有个骇人的消息正随风不胫而走:正在永庆宫养伤的镇远侯突然遇刺,伤重不治身亡。

    第106章

    虽然关了宫门, 但是这传言却越过高高的宫墙,不多久就飘到了宫城之外。

    兵部正堂之中, 袁侍郎, 顺义侯赵申平等几人正在议事。

    原来他们先前封锁了京城九门之后, 城内的人出不去, 城外的人自然进不来, 虽不能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,但毕竟这是京畿重地,平日里略有些风吹草动都会引发诸多猜测流言, 何况是这样彻底关城门的大事。

    这几日城中跟宫内虽然不太平, 但城外的情形也好不了多少。

    民间早已流传了许许多多的故事版本。

    有的说皇帝突然得了急病,有些朝臣趁机发动叛乱, 想要谋朝篡位, 城中已经大乱起来;也有的说其实先帝选中的继位者另有其人,不是现在的皇帝,所以城中正在博弈。

    杨瑞虽登基不算很久,但似乎没做过什么利国利民的好事, 反而是那些三皇子殿下不明不白身亡、以及谨州叛乱的事情广为流传。

    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, 百姓们口耳相传的,竟都说是皇帝暗杀了三皇子,甚至连先帝遇刺身亡的事情也有可疑!

    皇都的城门被封,却让这些传言越演越盛了。

    那些百姓们茶余饭后、街头巷尾的闲聊无事中说起此事,有人道:“听说是兵部的大人们看不惯皇帝的所作所为才发了兵的,这兵部是李衾李大人管着的地方, 如果是李大人许了的,李大人向来英明能为,所以这应该不算是一件坏事。”

    立刻有人斥责道:“胡说!李大人如今在南边呢,怎么会许手下的人干这事儿?这可是诛九族的罪,李大人出身名门,品行端方,绝不会如此的。”

    另一个说道:“你们都不知道,我是最清楚的,我邻居家外甥的儿子在京城里英国公府内当门房,消息是最灵通的,听说当初先皇帝驾崩前留了一道遗诏,先皇帝看出咱们这皇上不是个明君,所以留了一手,只是咱们这位皇帝自然不是个善茬,就把那遗诏抢着毁了,最近不知怎么急病……也不知是不是老天有眼。至于兵部这些人的所作所为,倒未必是李尚书的意思,如果真的是李尚书的意思,又何必要关城门呢?以李大人的威望跟能耐,自然轻轻松松地就控制了京城内外,而且天下的兵马都归他管,有什么不成事的?他要是当皇帝我们还高兴呢,何必要怕的什么似的关城门?”

    大家目瞪口呆,听到当皇帝的话又都咋舌,忙问那遗诏的事情。

    这人左顾右盼,才小声说道:“这遗诏……说出来吓死人,你们可知道之前那位大名鼎鼎的镇远侯吧?就是李尚书亲自从云南调回来的那位小侯爷的?”

    大家急忙点头:“谁不知道那位小侯爷,虽然年纪不大爱风流,却实在是个极能耐的人,在五城兵马司的时候把那些贪官儿、地痞之类的整治的妥妥当当,到了北关跟狄人打了一场,又将那些贼寇打的落花流水,只可惜之前返回北关的路上遇到了劫匪,生死不知,也算是个多灾多难的人了……对了,又提他做什么?”

    那人冷笑道:“据说先帝的遗诏上所写的继位之人,正是这位镇远侯,因为、他竟是先帝的正经血脉!而且他并没有就死在去北关的路上,如今正好端端地在皇宫里呢!”

    众人大为震惊,面面相觑,都不能相信。

    半天有人才问道:“照你这么说难道继位的就是小侯爷了?”

    “本来若是安安稳稳的,这会儿只怕诏命都要出来了呢,如今的局势却叫人不敢说了,我听说,太后娘娘的娘家人如今就在兵部,哼哼,这天下以后姓什么还未可知呢,”那人拍着膝盖叹息了声,又道:“不过兵部在京城的动静这样大,我想李尚书大人只怕也已经知道了,他一定会有所动作,兴许很快就赶回来了呢……”

    “听说南边的战事已经平定了,还是盼着李尚书快些回京稳住局面,横竖不管是谁来继位,只要这天下太平的就罢了。”

    忽然有个老者说道:“你们想的太简单了,如今京城里迷雾重重的,皇上生死不知,新君又扑朔迷离,这天下的诸侯们自然也不是聋子,大多数人循规蹈矩的也罢了,有那些本来就不安分的,还不乘机作乱?另外还有北边的狄人,好不容易才给压下去,这么一闹,他们还不又得趁机会卷土重来?”

    众人说到这里,不由都有些忧心,有人道:“就算真的起了刀兵,那应该也不至于闹到天子脚下吧?”

    老者冷笑道:“如今关了城门,朝廷的消息传不到各地方,那些不安分的地方诸侯大官若要行事,立刻就要奔着京城来的。所以我的看法也是跟陈四一样,京城内兵部的人干的这些事一定跟李尚书无关,因为这简直是个昏招,只会让地方官惶惶不安,天下大乱。”

    有人焦急问:“那现在该怎么办?”

    老者道:“一个字: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