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4页
朱朱把剩下的所有零食也塞给了她:还有这些、还有这些,都给你,你带回去给妹妹吧。rdquo; 六妹默默的收拾起东西,扛着鱼竿离开。 中午天热了,敖沐阳回到家里树荫下睡午觉。 他刚睡醒的时候,村里一户搞海产养殖的敲开了门:村长,兵叔在家吗?我们几家联合搞了个海蛐养殖,感觉不大对劲,想让兵叔去瞅瞅。rdquo; 海蛐从名字来理解似乎是海里的蛐蛐,其实并非如此,二者没有丝毫联系,海蛐是藤壶的俗名,藤壶是一种贝类。 藤壶是好东西,它们分布甚广,几乎任何海域的潮间带至潮下带浅水区都可以发现其踪迹,这种贝类数量繁多,常密集住在一起,成型后的藤壶是节肢动物中唯一行固着生存的动物。 养殖藤壶简单,只要找一处水质优良的地方往礁石上放养藤壶苗就行,它们最终会固定在礁石上慢慢生长。 不过要养殖的藤壶可不是随处可见那种,而是从西班牙等国引进的特种藤壶,普通藤壶不能吃,一是肉少二是污染严重。 随着国内人们生活水平提高,一些高档海产品开始出现在饭桌上,特种藤壶就是其中之一。 正儿八经出产于西班牙和欧洲的藤壶很昂贵,一盘菜在大酒店可以卖出上千块,价格惊人,当然味道也是鲜美的惊人。 正在养殖池收拾黄金鳝的敖志兵老人擦擦手站起身:小涛,你怎么突然心血来潮要养海蛐了?这东西我也没怎么见过,洋人的货啊。rdquo; 敖明涛讪笑道:这不是那啥嘛,咱们村里现在游客多了,我觉得以后修了路游客更多,肯定有一些有钱人来咱们这里,搞点海蛐能卖大钱,这东西好吃又新奇,对吧?rdquo; 敖志兵道:确实是够新奇的,走吧,我跟你去看看,这东西贵是贵,可不好养呀,对水质要求很高。rdquo; 敖明涛一边走一边解释道:咱村外面的海水水质就相当好,我想养着试试,反正海蛐苗子价钱不贵。rdquo; 听到这里,敖志兵的脚步一下子慢了起来,他问道:苗子不贵?你是在哪里买的?多少钱?rdquo; 敖明涛说道:一千块钱五千个苗,我和二灯、三灯兄弟掏了两万块买了十万苗,正常的话过两年能出产个一两万斤的海蛐,那卖给四五十万没问题吧?rdquo; 敖志兵脸色不好看了,他说道:你要是真能出一两万斤的海蛐别说四五十万,就是一两百万也没问题,可洋海蛐的苗都是进口过来的,十万苗子光这个税费就不止五万块吧?rdquo; 敖明涛听他这么说紧张起来,道:你老是说我遇上骗子了?不能吧,我们是托朋友联系的生意呀,人家还说等苗子长起来还会回来收。rdquo; 先去看看吧。rdquo;敖志兵眉头皱巴的有些紧。 听着两人对话,敖沐阳便跟了上去。 朱朱是他的小尾巴,看到他和将军离开,赶紧背上她的小书包也跟了上去。 路上她问道:阳叔阳叔,海蛐是什么?海里的蛐蛐吗?rdquo; 敖沐阳摇头:不是,是一种贝类,学名叫藤壶。rdquo; 朱朱立马点头:哦,藤壶啊,这个我知道,我们船厂有很多哩,它们可讨厌了,总是会趴在船底,清理起来很麻烦的,我妈妈最讨厌它们,说它们是船舶吸血鬼。rdquo; 这种藤壶就是不值钱的土产藤壶,在很多海岛上凡有礁岩处便会有它们的身影,它们可以黏附在礁石和船底,一旦贴上就很难再脱离。 不过在龙头村这些地方还是挺少见的,因为当地的水质在很久以前就不适合藤壶生存了,另外他们这里海边礁石少、沙滩多,藤壶无法在沙滩上生存。 敖沐阳问道:小猪,你认识这些藤壶的样子吗?rdquo; 朱朱笑道:我不光认识它们,我还知道它们的来历呢,阳叔你知道吗?rdquo; 敖沐阳一愣:藤壶的来历?它们怎么来的?rdquo; 朱朱一本正经的说了起来:在很久很久以前,龙王家的小公主想上岸观赏人间的风景,可龙王担心岸边礁岩太滑溜,会跌坏小公主,于是下令在水族中招门坎石,铺在礁岩上为龙王公主垫脚。rdquo; 龙王爷说,谁能承担这一重任,以后海里礁上可以任凭来去,不必再受管束。水族们平日老埋怨水底的日子太沉闷,有这么个好机会,都争着报名,竞争激烈hellip;hellip;rdquo; 听了她的话,敖沐阳忍不住笑了起来,原来是个传说故事。 他看朱朱绘声绘色说的起劲,便耐心的听了起来。 这样,朱朱说的更有劲了:龙头鱼凭自己沾了个lsquo;龙rsquo;字第一个来应试,它们一条挨着一条横卧在礁岩上,让龙王公主踩着走。可龙头鱼们平日娇生惯养,身子虚弱,龙王公主踩上去才走了两步,它们便吃不消了,一条条东倒西歪的,让龙王公主摔倒了,惹怒了龙王。rdquo; 其他水族纷纷上去试,根本都不行,最后藤壶挺身而出。藤壶平时在龙宫御膳房打杂,平日用坏的酒盅碗盏都一一保存着,这时候它们把破酒盅残碗盏往身上一罩,然后一层层附在岩礁上,龙王公主踩上去稳稳当当的,轻松上了岸hellip;hellip;rdquo; 从此以后,龙王就不再管束藤壶,允许它们自由生长在礁石上,可以不必给龙宫纳贡、不必去龙宫请安,这样藤壶很懒,它们就随便找个地方安家,安家后再不动弹。rdquo;